2022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面临着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增大、本科学历毕业生求职竞争压力增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困难,“后疫情”时代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要求,攻坚克难,较圆满的完成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强化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
为落实“一把手”系统工程,推动就业创业工作规范、科学、高效推进和落实,学校建立了就业工作“校院两级,专业班级双驱动”的管理模式:一是成立了以校长、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部署就业工作;二是成立了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学院就业具体事务;三是形成了系主任担任专业就业工作责任人,辅导员担任班级就业工作责任人,共同帮助和辅导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专业班级双驱动”管理模式。
校院两级,专业班级双驱动”的管理模式,为全面贯彻落实“一把手工程”构建了清晰明确的管理格局,夯实了各层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并通过各项规章制度保障了工作持续推进,逐步形成了就业工作“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落实”的“全员参与、全程服务”的氛围。
(一)学校层面,顶层设计保障
日常工作中,关系到就业创业的重大问题、工作方案,都由校长亲自部署,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对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对关键环节亲自协调,对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及时解决。
(二)学院层面,齐心共育人
为切实落实,勇争先进,各二级学院也成立了由院长亲自抓、学院书记具体抓的管理格局。二级学院成立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系主任担任专业就业工作责任人,辅导员担任班级就业工作责任人的“专业班级双驱动”管理模式,齐抓共管,从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前求职到毕业后跟踪调研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为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提供帮助和辅导。
(三)职能部门层面,全员保就业
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根据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做好统筹管理和协调,逐步建立了就业、招生、教学、学工、团委、科研、社会合作等部门的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近年来,学校为切实强化就业工作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系统谋划、针对当前就业主要工作,同步推进了院校两级的五个“一把手工程”,明确时间表、任务图,确保决策部署落地生效。具体表现在:
1.新生入学教育“一把手工程”;
2.职业素质教育“一把手工程”;
3.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一把手工程”;
4.双创教育“一把手工程”;
5.就业渠道开拓“一把手工程”。
二、问题导向,落实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考核”。学校都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从董事会对学校校务会的考核,以及学校对二级学院的考核中,均将就业指标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指标权重逐年提高。
为表彰先进,树立标杆,学校每年拨付10万元为就业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并专门设置了“毕业生就业质量专项奖”表彰提升就业质量成效显著的二级学院。
三、开拓市场,提升校园招聘质量
今年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多方合作,举办了线下春季、秋季大型招聘会,线上双选会14场,举办企业专场宣讲会共60场,进校招聘的企业质量有所提升。
四、教育育人,助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为帮助毕业生懂政策、善规划,提升大学生创新及就业能力,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开展精准就业创业活动,邀请专家、企业高管等共同举办就业能力提升系列讲座、行业专场职业规划讲座、创业沙龙、创业培训共计31场,参与人数累计1600余人。
五、精准帮扶,关心就业困难群体
贯彻落实国家保就业,稳就业举措,根据人社部门要求,准确、高质量完成了478名2022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发放总金额76.9万元。重点关注建档立卡毕业生、“52个贫困县”和残疾毕业生,制定工作台账,一生一策,一生一卡,摸底毕业生就业意愿,实时跟进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状况,对离校未就业学生跟踪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