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商学院2021年工作要点

发布者:xb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次数:150

 武汉工商学院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武汉工商学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启动七大战略规划工程,用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和建校20周年校庆献礼。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统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健全学习在先机制,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员教职员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2.坚持红色引擎引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构建党建组织体系,落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党建入章工作。发挥基层支部和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丰富活跃学生社团活动。持续推进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筹备召开中共武汉工商学院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健全和落实支持党外人士发挥作用等机制,推进学校民进支部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统战工作进基层进院系。(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党支部)

3.夯实“五个思政”育人功能,巩固提升思政课改革成果。制定并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深化“五个思政”育人功能,建立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机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学方法创新,引导所有教职工参与思政工程。打造“名师示范课堂”做好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结合实际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教务部,责任单位:思政课部、各学院)

4.发挥学校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制订乡村振兴专项工作计划,服务湖北乡村振兴。依托省组织部培训定点单位优势,开展乡村干部主题培训服务。(牵头单位:社会合作与发展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5.切实提高认识,扎实做好常态化防控与安全稳定。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做好信息摸排、校园管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物资保障等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聚集性活动管理。健全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完善校园监控改造升级,推进校园智慧安防建设,加强技术防控措施。加强安保队伍建设,深化校地协作,推进校园疫情防控和平安建设群防群治。(牵头单位:学校办公室、后勤部、保卫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6.开展系列建党100周年活动。制定迎接建党百年活动方案,开展读原著、红色教育、评比表彰等系列活动。(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党支部)

7.加强舆论宣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完善宣传工作体系,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创新宣传工作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突破、新亮点、新成就深化文明校园、双创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建设,进一步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积极筹备建校2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筹建双创基地、水生态基地、楚商文化基地,启动《风起扬帆行2》编撰,汇聚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做好“黄家湖龙舟文化节”的策划与实施。(牵头单位:宣传策划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激发办学活力

8.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落实学校机构调整与改革实施方案,统筹做好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学科分委员会的作用,探索行政管理与学术治理联动机制。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规范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执行力。(牵头单位:改革发展与政策研究办公室、学校办公室,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9.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产教融合,试点建设1-2个产业学院、未来学院,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管理,把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融入教学工作。建设一流本科教学团队,培育和申报第九届高校教学成果奖,力争获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不少于2项。(牵头单位:教务部,责任单位:社会合作与发展部、各学院)

10.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制订并实施学校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工作方案,着力构建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体系。(牵头单位:改革发展与政策研究办公室,责任单位:人力资源部、教务部、科技部、学工部、财务部)

11.建立健全系列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团队、科研等激励机制,稳定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编制管理,完善用人制度。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绩效工资体制改革。完善年度考核,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牵头单位:人力资源部,责任单位:教务部、科技部)

12.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做好各类规章制度“立改废释”。强化依法治校、专家治教、从严治学,完善制度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强校务会、党委会决定事项和学校重大事项的督查督办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定期汇总、定期通报的制度,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落实。(牵头单位:改革发展与政策研究办公室、制度建设办公室、学校办公室,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三、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全面提升办学基础能力

13.认真制订落实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制订并实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分规划。做好规划年度目标任务和各类指标的分解工作,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明晰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任务真正落地落实落细。(牵头单位:改革发展与政策研究办公室,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14.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完成年度收入预算目标,切实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坚持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教学、科研日常运行,重点支持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做好校园网络基础升级,实现管理信息化平台融合,优化或引进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并改造部分实验室,开展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牵头单位:财务部、信息中心,责任单位:教务部、后勤部、图书馆)

15.加强专业建设,凝炼办学特色。对接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构建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校级特色培育专业的三级专业体系,着力加强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继续争创省级“一流专业”,争取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孵化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适度设置社会需求大的新兴专业或方向。推动“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发展, 打造“金专、金课”。力争新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新申报并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教材1部。(牵头单位:教务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16.加强学科建设,厚植申硕优势。加强学科专业布局结构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特色、强化创新,发挥学科对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的支撑作用。对标《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申硕基本条件,按照“强基础、重交叉、创特色、上水平”的思路,集中力量建设5个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积极申报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力争获批1-2个。立项建设4个左右专业硕士点,适度发展联合培养研究生规模。(牵头单位:科技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推动高水平教职工队伍建设

17.统筹推进教职工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队伍、辅导员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制订并落实三支队伍建设规划等相关制度,加强分类培养、分类管理、分类发展。通过继续实施“工商学者”2.0升级项目、支持校级教师访学基金项目、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等,不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实现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牵头单位:人力资源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1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和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严格师德师风考评,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落实“一票否决”。注重师德师风宣传,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开展“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集体”、“三全育人”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等优秀教师选树、表彰和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牵头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五、坚持以教育教学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9.加强招生宣传,优化招生结构。深入探索招生工作改革,完善招生宣传网络,着力提高生源质量,确保2021年本科报到率不低于93.5%、专科报到率不低于91%、湖北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完善以专业为单位的招生就业考评体系。实现湖北省同类高校院校专业组(相同选科)分数线排名保八争七的目标。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工作,拓展就业市场空间。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就业事务管理,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确保实现2021年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不低于60%、高质量就业率不低于20%。(牵头单位:招生工作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责任单位:学校各单位)

20.加强教学管理,保障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严格教学计划落实,加强课堂教学评价与监督。强化学生学习过程性考核和评价,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和完善各主要培养环节的质量标准,强化质量评价结果的使用。(牵头单位:教务部、监评中心,责任单位:各学院)

21.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营造“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优良教风学风,大力开展学生博雅教育,拓展人才培养新途径。加强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深化学生爱校荣校意识。探索学生寝室分区制管理新模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提升学生成长内驱力。深入开展“十个一”行动,持续优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牵头单位:学工部、教务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22.鼓励师生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基地、课程、指导团队建设,力争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实施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力争竞赛成绩取得新突破。探索“教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新机制,鼓励师生创新创业,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为学生就业拓宽发展空间。(牵头单位: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教务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六、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2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平台作用,加强湖北省污水资源化工程平台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2-3个科研团队和创新平台,争取获批1项省级科研平台或团队。完善科研系列制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国家级及教育部科研项目奖励力度,力争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1-2项,争取获批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横向课题有新的突破,科研经费达到450万。学术成果提档升级,发表核心以上论文、注册专利(含发明专利)、出版学术专著等超过100件(本、篇、项)。(牵头单位:科技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24.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强现有科研成果转化,重视培植新成果,做大做强非学历教育项目,扩大社会培训项目,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持续建设世赛备赛参赛体系,实现不少于2至3个世赛赛项进入国家队,2至3个赛项确保成为省级集训基地,力争1个赛项确保成为国家级集训基地。着力培育研学培训、军民融合等方向增长点。力争社会服务收入835万。(牵头单位:社会合作与发展部,责任单位:各学院)

七、坚持以持续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广大师生获得感有新提升

25.办好八项民生实事。改善教职工薪酬待遇;增加晋级晋等指标;明确产教融合、横向科研及参赛成果的认定;解决好教学楼和办公楼的热水、直饮水饮用问题;整合数据平台,减少事务性工作负担;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公条件;完善教学信息化平台;改善工作作风,加强服务意识。(牵头单位: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26.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条件。力争年底前完成南大门及配套工程;完成校园道路黑化及配套交通设施建设;做好学校整体景观设计规划,完成学校20周年校庆的配套校园环境升级改造工作;适当调整学校行政办公布局,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改造完成1号、2号学生宿舍;建成后勤服务中心;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工作,消除部门信息孤岛,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牵头单位:后勤部、信息中心)

27.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质量。完善后勤信息化建设,完成资产系统升级、报修系统、宿管系统,加强后勤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与完善师生共同参与的后勤监管体系,试行月反馈与改进制,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能力体系,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牵头单位:后勤部)

28.做好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切实发挥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支持和推进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校友多维合作,共建校友导师制、校友企业实习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实现学校和校友企业共赢发展。启动20周年校庆活动,大力宣传不少于40名优秀校友取得的成就和感人事迹。围绕“学术、文化、校友”活动主线,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爱校荣校情怀。(牵头单位: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办公室,责任单位:宣传策划部、科技部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