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第四次“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2016.01.19

发布者:xb发布时间:2018-06-13浏览次数:80

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 全面提高教学评估工作质量

——在第一届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

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学校工作报告

20161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2015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迎评促建和转型发展两项重点,大力弘扬改革创新、团结协作和求真务实三种精神,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迎评促建和转型发展工作,在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管理服务、后勤保障、制度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完善顶层设计,推进转型发展

我校成功申报为湖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电子商务学院成为湖北省第二批高校改革试点学院。

通过多次调研论证,初步完成了学校“十三五”整体规划与4个专项规划、8个二级学院分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理顺学校与二级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成立了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新丝路国际学院;增设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和大学生艺术指导中心;正式成立了学校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

进一步深化区校合作,实现高位对接、内涵发展,扩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海峡两岸创客中心”等重要平台,延伸出“中国武汉创谷”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扩大了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校在由新华网主办的2015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活动中荣膺“2015年度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在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6年中国民办高校150强排行榜中,我校由去年的第22位上升到第20位,湖北省排名第3位。在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5中国民办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全国第18位、湖北省第2位;在2015中国民办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全国第21位、湖北省第2,电子商务专业是湖北省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中唯一一个上榜五星级专业

(二)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全面推进本科教学评建工作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以院(部)和职能部门为主体,以分级落实评建责任为组织形式,全面推进评建工作。

一是,做好总体设计,强化制度建设和课堂管理。明确评建整改任务和进度安排,分四个阶段和14项专项计划推进评估工作,出台了评建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制度建设,狠抓毕业论文、试卷及教学文件等教学规范;多管齐下,加强课堂管理与学风建设,倡导推行“晚自习”、“无手机课堂”和“诚信考场”等。

二是,细化工作任务,规范教学评建材料。调整完善二级学院()建设指导目录309,职能部门建设指导目录447,明确评建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规范。开展了对评建工作总共三期的建设、检查和整改,组织专题培训4次,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评体系,评建工作的整体质量有较大提升。

三是,请进来,走出去,提高认识,加深理解。通过邀请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和专家来校指导、评估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主动汇报学校评估工作进展、评估专家来校现场考察和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等方式,对学校“把脉诊断”,为下一阶段整改提高奠定了基础。

四是,做好评建的各专项工作,包括:修订完成了201529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完成1110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初审工作;按照评估要求,修订了教学管理制度48项,新增规章制度11项;完成自评报告初稿;完成创意工商艺术平台、环境与生物工程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以评估建设为核心,以教学质量年为主线,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核心课程建设。学校主持承担了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十三五”精品系列教材编写工作。教研教改方面成绩突出,获批1项教育部重点教研项目、7项省级教研项目。摘得中南六省区“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金奖,成为中南六省高校在专业组比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大力推进“学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双驱动管理模式,构建学科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院两级实施体系及激励机制。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生达21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40(其中,获2015“外研社杯”全国写作大赛全国决赛特等奖1项,全国仅6人获此奖项),省部级奖项110项;获批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转化为专利6项,获省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1项。

二是,申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组织申报了一系列的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成果丰硕。其中《计算机基础》获批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物流管理专业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

三是,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室建设。完成实验室12个项目的建设工作,设备资产投入达1000万元。构建“一个目标、两种能力、三个原则、四个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CDIO项目设计与建设工作,成功获批环境与生物工程、经济管理虚拟仿真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中心。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长联制药获批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四是,加强图书馆建设。完成7.9万册纸质文献、100万册电子图书的采购加工任务,建立多功能多层次的读者服务体系,推行阅读学分制,读者借阅量和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增加特色化服务,创设新书屋、阅读学分书屋、MOOC教学区等,为读者营造了更为舒适、开放的阅读环境。

(五)提升科研水平,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科研项目在数量和层级上获得较大突破,再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我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达到3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47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较上年增长50%,厅局级项目较上年增长88%获科研合同经费332.88万元,到帐经费329.88万元。

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果。获全国老龄政策理论研究部级课题优秀成果奖1项,全国老龄政策调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发展研究奖二等奖1项;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校“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报送的13篇信息被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湖北医事卫生法律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代孕有条件合法化的建议”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和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医疗服务监督处采纳。

学术论文质量再上新台阶,发表了111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SCI 10篇,SSCI 1篇,CSSCI来源12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定期刊2篇),CSSCI扩展 13篇,EI源刊4篇,EI会议17篇,CPCI 10篇,北大核心44篇。SCI SSCI论文数量为上年度的3.7倍。

学术交流活动数量和层次有较大提升,举办了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专委会理事单位会议、“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高峰论坛、第二届海峡两岸创意创新高峰论坛暨原创设计大展、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十三五”精品系列教材编写会议、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第十四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农产品与冷链物流分论坛”等多场影响力会议;举办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卢瑟福教授、格纳德教授来校讲学等弘德讲坛、博问讲坛23场。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教师能力发展

拓展招聘渠道,加大引进力度。2015年引进自有专职教师56(含博士10),外聘专职教师18人,辅导员13人,聘请了企业导师95人;开展新一届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评选,评审学术带头人15人,骨干教师45人;组织开展职称评审和低职高聘工作,90人获批。

制定或完善了考核、培养、管理与薪酬11个人事管理制度,出台《“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定办法》、《企业导师聘任及管理办法》等制度,大力推进“双百计划”的实施,加大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力度,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围绕打造“学位化、专业化、国际化和本土化”教师和管理队伍的目标,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校内外培训工作,总培训总人次再创新高,达916人次。获批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2人。

制定学校薪酬调整方案,提高教职工薪酬福利待遇,充分发挥薪酬机制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从2011年开始学校人员经费总额以平均每年555万元增长。其中,2015年学校人员经费总额为5417万元,比2014年增长656万元。

(七)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抓手,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开展一院一品主题活动强化各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塑造特色品牌,共开展了9个系列、46项子活动的主题活动,奖励优秀个人6700余人次,优秀团队69个。

开展四个一行动,即当一次学生干部、寻求一次一个月以上的社会底层工作经历、至少参加一次竞赛活动、参加一次演讲或组织一次集体活动,至少参与一项活动的学生达92.61%,完成四项任务的学生达32.25%

加强学风建设,实行新生导师制,强化对新生的学习指导和管理,同时为全部新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继续开展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潜能生工作,潜能生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生活目标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进一步完善组织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取得了较好成绩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舞蹈类全国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合唱类省级二等奖;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甲组二等奖;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湖北赛区特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湖北省三等奖;第十届“挑战杯 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第四届澳门国际武术节暨澳门国际武道大赛集体冠军奖;2015全国啦啦操联赛武汉站第一名。学校啦啦操代表队受央视特邀,参加炫舞激情CBA啦啦队冠军赛节目录制;在2015年欧洲啦啦操锦标赛上荣获双人街舞第二名、单人舞蹈第二名、双人花球第三名。赛后全国啦啦操委员会专程发来贺信,感谢我校啦啦队为中国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的突出贡献。

18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1385名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042.06万元;2014-2015学年国家奖学金9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96人;2015-2016学年国家助学金2040人。

学校招生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高。2015实际录取新生3718人,本科计划完成率达到119.1%在湖北省本科投档线创历史新高,为建校以来最好水平,整体录取生源质量有显著提高;中职技能高考招生计划一次性录取完成。

2015年,学校毕业生人数为3484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2.82%,协议就业率达82.49%

(八)深化国(境)外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进程加快

国际合作留学项目走实体化发展模式,与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等境外高校开展交流访问并签订了校际合作交流协议。

主办国际世界语经贸组织2015年第九届世界语华商年会,国际世界语经贸组织授予学校“亚太世界语经贸教学基地”称号,签署了“国际经贸专业(世界语方向)定单委培协议书”。

成立新丝路国际学院,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63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校际通讯关系,逐步开启双学位、本硕连读等合作办学模式。

(九)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落实第23次全国、全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优化党建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86%获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通报表扬1人。

组织党校培训学习活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同志、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作了专题讲座,全年发展学生党员290人,教职工党员19人。做好第五轮、第六轮“三万”活动和精准扶贫工作,获评“湖北省高校系统第五轮‘三万’活动表现突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人。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丰硕,《内地民办高校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获全国民办高校德育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11篇论文获评湖北省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

开展“稳定人才队伍”调研活动成立学校第一届女工工作委员会,获评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1名。“职工之家”被湖北省总工会评为湖北省模范“职工之家”。

树立学校特色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徽的重新设计工作,启动校歌歌词征集工作。今年的对外宣传呈现出媒体报道覆盖面广、中央权威媒体报道多、深度报道多、头版头条报道多的特点,在各大媒体刊发原始稿件240篇,中央级媒体上发稿52篇,其他媒体转载1000次。学校主网站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优秀学校网站”,在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获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湖北高校校报好新闻奖10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

邓丽班”系列活动报道获得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为当年湖北省民办高校所获得的最高级别奖项;在团中央学校部主办的“镜头中的三下乡”评选活动中,荣获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奖”、“好团队入围奖”、“优秀指导教师”;在“青春·中国”第三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中荣获朗诵组湖北省三等奖;在“诵经典铸国魂”主题读书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创新创业类视频《梦想 在路上》荣获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微电影最佳人气奖。

(十)做好支撑保障,提升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

开展行政办公流程的再造优化,改造升级办公系统,提高行政办公效能和服务水平。

完善制度规范,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后勤服务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资产管理、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规范采购管理,创新采购模式,实现了统一的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充分利用“高校电子化采购平台系统”、“进口设备免税资格”等,多元化开发采购渠道,科学合理控制采购成本。

以制度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制定了学校资产和房产管理办法,对学校的资产及房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及权责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定,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完善校园基础条件,完成了艺术与设计学院大楼中庭“创意工坊”、专业教室及教职工办公室的改造,打造学校亮点;完成了3个食堂的环境升级改造和11栋宿舍的环境改造工作,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2015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学校董事会和各级党政班子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认真履职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全校师生员工,向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向所有为学校事业发展的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还存在各种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特色有待突显,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办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办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资源配置机制、开放办学机制、内部管理机制尚需完善;学校团结协作精神、凝聚力还不够强大,少数干部的政治素养、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活力有待提高;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与教职工期望值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2016年,我们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下真功夫解决。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必须要胸怀全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和衷共济,不断开拓创新,提高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才能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二、2016年的主要工作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迎接教育部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决战年、决胜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打赢迎评攻坚战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大力加强党风校风、工作作风、师风学风建设,以继续开展“教学质量年”为抓手,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责任体系;夯实办学条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学能力水平;狠抓教学规范管理,强化质量保障;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协同育人;组织科研攻关,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招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彰显办学特色,提振社会声誉。

(一)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发展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薪酬制度及目标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机制、明确职责、激发活力,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完善学校“十三五”整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二级学院分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校院规划的无缝对接,做好五年规划、年度计划、目标考核体系与资金安排等工作的衔接。

推进学校转型深入开展,加强研究和指导试点学院工作,明确各级责任主体,修改完善转型与改革方案,推行目标管理,强化试点改革和绩效评价工作。

(二)加大建设力度,做好迎评准备,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重点,以院(部)和职能部门为主体,做好迎评促建工作,以最佳状态迎接评估。

加强教学工作的日常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狠抓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做到针对性改进;及时上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采集,并保证数据真实准确。

按照评估专家反馈意见与建议,把本科教学日常工作和整改提高结合起来,做好整改工作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修改完善学校自评报告,凝炼学校办学思路和特色,总结办学成绩,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与成效。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校级评建资料,做到形式规范、内容完备、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做好模拟评估、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有关准备,制订科学合理接待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做好各项前期准备。编印学校评建知识手册,组织开展深度访谈模拟演练活动。

(三)围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启动第二轮“教学质量年”活动,制定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并加大力度推进。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二是专业集群建设;三是加大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深层次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加大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学校和教学单位的管理职能划分,真正落实“两级管理”的目标。强化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测机制,配备二级监评体系人员队伍,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作用。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新增1800万的实验室建设任务。

(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为申报硕士点做准备

理清学科建设思路,谋划学科布局,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为下一步省级重点学科评审打下基础。

依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规划建设。一是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为依托确定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凸显专业特色。二是开展新增专业的调研和论证工作。

继续开展与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的联合硕士培养工作。

(五)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制订国际化办学发展规划,开拓与国(境)外合作项目的新思路、新举措

继续引进国(境)外专家来校交流讲学,继续加强与国(境)外高校在师生赴国(境)外学习、社会实践、访问交流等合作。

引进国内外办学实体与学校联合办学。进一步落实新丝路国际学院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课程,编写教学大纲、做好师资建设,为申报教育部中外联合办学打好基础。

(六)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科研成果新突破

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扩大产教融合及科研领域各层面交流,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院一品,一院一特”建设。

加强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突破;科技进步奖和省哲学社科成果奖要有突破,实现高水平学术论文稳步增长;重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专家咨询平台、省级平台的建设与申报,争取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完善学校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抓好学术带头人工作,构建一批具有水平较高、具有专业指导能力的学术团队,为学校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提供支撑。

(七)以生为本,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以课堂为抓手,深化学风建设。完善大学生管理制度,开展评优评先工作,落实新生导师制。

积极开展大学生“一院一品”主题活动、“四个一”行动教育、潜能生教育,丰富教育教学方式。

做好2016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校内选拔、培养实施工作,形成浓厚的校园科研创新氛围。

做好音乐素质教育、大学生艺术团、特色班、艺术类竞赛的管理工作,打造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品牌特色。

加强学生守纪教育,加大力度治理学生违纪行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好创新创业平台基地,引入创新创业企业项目,培育创新创业团队,探索创新创业建设专业及方向,开发创新创业课程。

(八)加强招生就业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深入分析2016年招生新政策及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率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分配计划。

建立精干高效的招生队伍,确保完成招生任务。研究落实招生宣传的新方法,加强在权威纸媒、网媒、电煤等的宣传活动,推动招生形式、手段多样化。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特别是重点单位、地方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签订协议,建立“驻校工作站”。结合学校教学模式,建设“网上就业超市”,公开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进一步加强各地校友会的组织建设,搭建交流平台,增进感情,做好校友工作。争取在校友会及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取得新进展。

(九落实人才聚集,狠抓教师培育,着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与管理骨干队伍

对学校、各二级学院开展定编定岗工作,保持自有专职教师和外聘专职教师的一定比例,保持管理干部与教师的一定比例,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均衡合理的人才队伍。

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快速联动机制工作。聘请高层次人才27人左右,做好优秀人才引进、高端人才聘用和行业专业引领作用。

全面推进教师管理队伍的培育工程。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推进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岗位实践项目;培养发展、宣传优秀教师,扩大导师制的指导范围;继续开展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申报选拔工作;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落实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加强分类指导、分类考核。

进一步提高教职工薪酬福利待遇,充分发挥薪酬机制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2016学校人员经费总额预算为6444万元,将比2015年增长1028万元。

(十)深化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能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管理质量体系,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科研评价体系、行政管理质量体系、后勤保障体系等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机制、明确职责、加强监督,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切实落实问责制,转变工作作风。

积极推进二级学院经费管理办法的实施,及时修订有关财务制度并严格执行。

(十一)推进党建引领工程,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建立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健全师生党员信息库,优化党建机制;修订完善党员发展工作规程,加强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推进党建上台阶。

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力争达到“全覆盖”。

深入开展 “两访两创”、“三万”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开展“三育人”评选活动。

进一步发挥工会作用,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教职员工意见,处理好教职员工关心的热点、难题。

(十二)加强校园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一期建设,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

按照评估要求,做好校园的绿化、亮化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建好第13栋学生公寓。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配合迎评工作,做好环境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

推进宣传工作形式和手段创新,策划宣传亮点,继续打造校报、广播台、电视台、微博、微信、网站、宣传栏等七位一体的校园媒体平台,加强四支学生队伍培养与建设,做好宣传片、宣传册等工作。突出对外新闻宣传,增强系统性、专题性的原创新闻数量与质量,全年外宣稿件达到210篇(其中中央级媒体20篇)。做好弘德讲坛和博问讲坛,提升学校文化品牌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各位代表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们一定要在校董事会、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倍加珍惜改革发展的良好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开拓创新,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为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商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