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是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年,是国家进入新时代、新思想武装、开启新征程之年,是高教界落实新政策、新布局、新举措之年。对于学校来说,是“十三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通过合格评估之后,瞄准关键节点、实施内涵建设、探索变轨超车之年;是加强目标管理,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和九个“行动计划”赋予今年目标任务,实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的发展之年。学校工作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一条发展主线,聚焦一项根本任务,瞄准一个战略目标,坚持五个发展理念,强化五项工作举措,加强党建思政工作,推动学校由“跟跑”“竞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发展的“快车道”。一条发展主线:应用型、国际化、信息化、高质量。一项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人才。一个战略目标:瞄准学校确立的“三五五五”战略目标,找准学校所处的发展坐标,对准学校发展关键节点,力争 2020 年获得专硕授予权点、2028 年成功更名为大学、2035 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商大学。五个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工作理念,统领学校今年的全局性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五项工作举措:要在“学、效、实、严、改”字上狠下功夫。一是坚持学生为本、学业为重、学风为要,狠抓学生学习方法 2 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团队学习,教师要教学、问学、导学、督学;二是坚持以效果为导向,注重效率,提高效益,以效果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绩效的标准,通过输出高质量人才和主动服务社会,通过实施办学成本管理,增收节支,提高办学的直接效益;三是坚持以务实的态度、实干的作风,做好实事,大力营造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接地气、解难题、惠民生,实干巧干兴校;四是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谨治学,进行“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的严格管理,坚持教学高标准、学习高标准、工作高标准,大力提倡以严治校,以严立学,以严厉行;五是坚持改变观念、改旧立新、改革注动能,开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继续推进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主题的综合改革,释放办学动能,加快学校发展。一、重点工作 1.特色专业建设要办好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以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做支撑。根据“2018-2020 行动计划”,今年拟从两个层面开展专业建设。一是二级学院制定出有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实施计划,学校在建设经费和教研立项方面酌情给予资助。二是在学院制定出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的基础上,遴选 5 个左右专业作为学校“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经费重点支持,与地方或行业有影响的企事业单位合作,贴近实际、贴近需求,深化改革,办出鲜明特色。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着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高学校本科教育的社会信誉度。(责任单位:教务部;责任人:吴敏) 2.招生与就业工作落实 2018 年招生计划,做好各类招生的考试和录取工作。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等,推进学院招生、 3 培养、就业一体化、互动式工作模式,创新多元招生宣传形式、手段与渠道,整合招生资源,线上线下联动,落实激励机制,注重招生工作实效,确保 2018 年招生任务圆满完成,实现湖北省同类高校招生分数线排名第 7 位的目标。搭建精准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切实抓好 2018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发布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完善就业数据管理,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实现就业反馈、教育教学和招生的联动机制,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规范校友工作程序,完善校友工作机构和信息联络平台,建立招生就业与校友工作联动的新机制。新建 2 个校友分会,继续做强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做大双创基金,推进基金会项目管理和社会捐赠管理专业化,构建校院两级募集体系,拓宽筹资渠道,提高募资水平,力争社会和校友捐赠不少于 60 万元。(责任单位:招生与就业工作部;责任人:朱宜) 3.人才引进与培养坚持培养、使用、引进并举,用好现有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人才梯队,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41 名(博士及博士后 15 名;硕士 26 人,其中有行业背景的硕士 10 人)。物色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新闻学楚天学者候选人,积极做好申报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访学活动,加大国外访学比例,2018 年计划国内访学 5 人,国外访学 5 人。继续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和双师双能型教师评定工作,继续实施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工作,选派 15 名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开发基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提升、专题培养培训等课程模块,建设自有 4 培训讲师团队,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和继续教育平台,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培训体系的品牌化、层次化、模块化建设,提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实行培训专项经费管理,教师培训达到 2500 人次。(责任单位:人力资源部;责任人:亓小林) 4.科研与社会服务加强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纵向科研与横向科研经费力争达到 300 万元,力争国家级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8 项。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应用型科学研究,完成各类高水平科研成果 138 项。会同二级学院围绕优势学科举办有影响力、高水平的国内学术会议,扩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在“现代物流与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完成上级主管部门验收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制定下一个周期的发展计划;做好“湖北商务服务发展研究中心”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评估工作。(责任单位:科技部;责任人:刘春)落实社会化服务行动计划,在科学统筹学校社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规范学校的社会服务制度管理和体系运行,培育创新服务团队,做大社会服务规模体量和做强服务能力,打造 3-5 个兼具社会贡献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项目,逐步建立协调高效的社会服务生态体系。2018 年社会服务收入 300 万元。(责任单位:社会合作与发展部;责任人:尹贝) 5.专业硕士学位点培育建设立足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和特色学科专业服务领域、发展现状、培养方向、发展思路和目标,在学校层面谋划“专硕”培育建设立项。成立领导组织,筹建工作机构,针对“专硕”授予基本标准,提出建设方案。重点培育建设 3—4 个专业硕士点,凝练专业硕士点特色方向,抓好学术带头人和团队培育,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组织申报纵向和横向课题,支持发表高水平学术研究或应用研究论文,为学校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提供支撑。(责任单 5 位:科技部;责任人:刘春) 6.国际合作教育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育国际化建设整体要求,继续推进国际化办学特色项目,巩固已有项目,开拓新增项目,加速推进 4+0 合作办学项目建设进程,积极联络国外高校,力争上半年确定意向合作院校,年底完成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选择地开设留学预科、本科、硕士等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在优势专业中寻求中外合作办学,推进 2-3 个本科专业的联合培养项目,力争 1-2 个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继续拓展长短期来华留学生生源,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扩大留学生规模,力争 2018 年来校研修的长短期留学生规模达 150 人左右。留学生学费、长短期项目收入等达到 100 万元以上。(责任单位:国际合作交流处;责任人:孔少敏) 7.全国创新创业高校 50 强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对接学校发展重大项目”为目标,在“国家创新创业示范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争取“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50 强”成功申报的目标。(责任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责任人:金学武) 8.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个性化发展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学业为重、学风为要的育人理念,加强对“四航工程”的研究,探索“四航工程”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大力开展“十个一”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按照“勤学、思辨、笃行”的学风建设内涵,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自觉笃行。强化服务,完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立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四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将“以严立学”落到实处,降低 6 学生缺课率、作弊率,提高学生抬头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风。实现由“管教”向“引导”转变,由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转变,激发学生内驱力,提升学风建设成效和内涵。学生工作改革应以项目为抓手,围绕人才培养定位策划相应项目逐年实施,以形成学校自身优势的育人特色。(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责任人:陈义文)二、改革工作 9.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稳步推进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时间,以及学分互认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立项推进“N+2”考试考核模式改革,建立完善学业导师制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学业跟踪预警制,构建多方协同合作的学生学业帮扶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培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施各类实验班为抓手,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完善校级科技活动平台的建设,鼓励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教师吸纳学生进课题组、组织学生进实验室、进工厂企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协同育人,探索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拟定改革项目,以项目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品牌。(责任单位:教务部;责任人:吴敏) 10.课程教学改革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革,深化课堂教学理念、技术、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创新,完善课堂质量标准,开展优质课堂评比活动,强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推 7 行互动式教学、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逐步实现考试方式和评价标准多元化。学校教学研究立项项目重点支持教师开展基于项目式、研讨式、问题式、例案式、CDIO 式、BOPPPS 式等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环节的综合改革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已经立项的研究项目为重点,在教学团队、课程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系列实质性、标志性成果。加强课程平台建设,着力支持 1-2 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10 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着力打造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学名师队伍,建设 10-15 个校级教学团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争取省级名师工作室。(责任单位:教务部;责任人:吴敏) 11.二级单位自主办学改革积极实施财务、人事的二级管理,推进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科研研究、社会服务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校企结合,进一步打造特色专业,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学院办学效益。实现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体制的扁平化,让学院享有充分的经营权、人事权、分配权等。遴选环生学院、信工学院先行先试,重点探索完善两级管理框架和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等管理架构以及二级学院考核方案。(责任单位:发规办、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责任人:左宗文、亓小林、王程军) 12.基于目标考核的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年度目标与年度预算编制、管理、考评一并进行的常规工作制度,建立“财事效”有机统一、“责权利”对等的预算管理机制。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各单位整体支出绩效指标、 8 项目支出预算绩效指标,精细化管理预算,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执行效率。(责任单位: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部;责任人:王程军、亓小林、刘小英) 13.教职工薪酬体系改革修订现有薪酬制度,形成业绩考核与绩效分配紧密挂钩的人事激励机制,构建以业绩考核为核心的绩效薪酬分配体系。全面强化“校院两级、以院为主”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与单位工作业绩挂钩、个人绩效与个人业绩相匹配的绩效分配制度。分岗位制定基本工作量考核标准,提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教职工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责任单位:人力资源部;责任人:亓小林) 14.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为了办好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和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应以“聚焦应用、提高质量、提升水平” 为导向,进一步修订完善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晋级晋等制度。建立行政人员职称评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教师、管理与服务队伍的职业发展平台,促进三支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责任单位:人力资源部;责任人:亓小林) 15.完善十三五规划及发展战略根据国家新的形势政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董事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十三五”规划和学校发展战略,形成 2018 年-2020 年学校内涵建设的纲领性文件——9 个行动计划,针对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科研服务、师资队伍、双创教育、校园建设、文化建设、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九大方面进行专项务实行动和周密部署。切实做好行动计划本年度目标指标分解和落实工作。(责任单位:发规办;责任人:左宗文) 16. 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 9 教师为主导,全面构筑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评价制度、职能部门和服务单位的工作制度、教职工的评优评先晋级制度、学生各类荣誉的评审制度、学校办学资源分配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等,以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责任单位:教务部、学工部;责任人:吴敏、陈义文)三、保障工作 17.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实施理论武装工程。全面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学、讲、赛、践、悟”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做好“三进” 工作,切实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实施思政改革创新工程。按照“三全育人”理念,系统化推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实施支部建设工程。着力加强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 扎实开展“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主题党、团日活动,扎实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健全 “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扎实推进党建工作的“一院一品” 工作品牌,实现党组织有效覆盖。四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党员干部党的理论知识培训、干部行政能力培训,构建辅导员队伍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五是实施感动工商工程。开展校园“凡人善举”的挖掘与宣传,以榜样示范力和故事感染力深深触动人的内心,让整个校园充溢着催人向善的氛围、聚集着引人向上的力量;切实加 10 强工会工作,开展送温暖工程、帮扶工程、健康工程建设,积极为教职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建设有温度的校园。六是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签订任期廉政承诺书,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把纪委监察工作做实、做细。(责任单位:党群工作部、宣传部;责任人:王曼、彭宠) 18.信息化建设通过购买服务,本年度基本完成办公区网络设备的升级改造、网络中心服务器虚拟化、学生迎新系统、WIFI 覆盖、校园 “一卡通”系统完善、中心机房改造。开展数据中心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集成各类管理系统,逐步解决信息孤岛,提高管理效率。推进教学信息化系统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信息中心;责任人:周伟) 19.办学条件与服务保障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维修体育场馆、学生宿舍。改造教室,以适应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全面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完善学校综合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体系、防控体系、教育体系,扎实建设平安校园。优化资产配置,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完善后勤服务体系,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标准,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监控与反馈工作,加强与学工工作联动,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服务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完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移动图书馆、微信等新媒体服务,为师生提供文献资源信息服务。(责任单位:资产管 11 理部、后勤管理部、保卫部、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责任人:彭伟、陈山、黄浩、李伟、徐辉、颜爱国、万化喜) 20.经费保障与审计监督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科学编制和细化学校年度预算,为重点工作提供经费和制度保障。加强学校投入和预决算管理和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财务预算控制。规范经费使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增收节支,规范校、院二级财务关系,注重预算中期检查,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督。切实保障全体教职工各项工资、福利待遇开支,适当提高教职工待遇。加强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发挥审计效用,做好经费审计监督,加大对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执行审计、重点项目财务收支审计、建设工程与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科研经费审计等重点领域审计工作。(责任单位:财务部、审计部;责任人:王程军、刘小英) 2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发挥校院两级督导员督教、督学和监督的重要作用,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实验实训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考评。严格执行领导听课制度、同行听课制度、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加强监控信息的统计分析与反馈,健全教学工作持续改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专业滚动评估机制,在三年内完成对 32 个本科专业的自评,其中 2018 年组织对 10 个本科专业进行校内评估,对照教育部即将公布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开展各专业自评自建工作。(责任单位: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责任人:郭一平) 22.学校品牌与校园文化建设对外加强学校公共形象宣传,以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的合 12 作为手段,以挖掘凝练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办学特色为重点,以学校与社会热点、高等教育关注点结合为突破口,将高端传播与广泛传播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重大题材新闻宣传策划机制和新闻宣传工作联动机制,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对内整合全校宣传资源,以校园网主页改版和网站群建设为抓手,以新媒体建设为突破口,以招生宣传为重点,加强毕业季与迎新季宣传策划,推进宣传队伍建设、网络文化与新媒体联盟建设,全面展示学校建设发展成果,全面宣传学校建设宏伟蓝图,切实增强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落实文化建设行动计划,以文化委员会为工作机构,以体系化、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推进以“弘德博问、和谐拓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内涵发展,提高文化育人水平和社会贡献度,增强学校的生机活力和精神动力。启动体现办学特色和内涵丰厚的学术文化、校友文化、文化精品活动打造、文化产品开发等建设项目,形成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围绕国家倡导的绿色校园、传统文化等凝炼项目,以项目为抓手,与学工部、后勤部、各学院等联动,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建设,逐渐形成工商文化特色。以国学教育研究院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活动。(责任单位:宣传部;责任人:彭宠)四、民生实事 23. 坚持实施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制度,2018 年学校将重点办好以下 8 件实事:(1)行政办公、教学区域、图书馆无线宽带全覆盖。(2)对体育馆进行维修。(3)逐步解决图书馆冬寒夏热的问题。(4)研究解决青年教师休息房。(5)教学楼安装开水器。 13 (6)持续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7)适当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8)优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