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活动合影 摄影:刘磊杰
新闻中心讯(记者 李洋洋)5月15日上午8:30,由湖北省民办高等学校联盟主办,武汉工商学院承办的湖北省民办高等学校联盟高校人事工作交流会在武汉工商学院第四会议室举行,湖北省教育厅教师处处长童静菊,湖北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副主任程少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陈芳,武汉工商学院校长张安富、党委书记陈伟、人力资源部部长亓小林,以及来自武汉东湖学院、文华学院、武汉晴川学院等26所民办本科高校和4所民办高职的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人事处干部参加了此次交流会。会议由武汉工商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敏主持。
图为会议现场 摄影:刘磊杰
陈伟书记致欢迎辞。陈书记向与会领导与老师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近年来所获得的荣誉以及学校人事发展工作情况。关于民办高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陈书记指出:一是办学之要,首在得人。人才是第一资源,学校要凝聚一批符合学校价值理念、适应学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专业人员;二是用情感凝聚人。学校要关心人、理解人、支持人、成就人;三是助力教师成长。形成“体系化、模块化、专业化”培训体系,搭建教学资源,实施专业培训;四是实现共享发展。民办高校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把共享发展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价值理念;五是加强师德建设,立德树人。
图为陈伟书记致欢迎词 摄影:刘磊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芳教授在会上做了《民办高校高素质稳定型核心师资团队建设》的主题报告,她分别从民办高校师资面临的问题、高素质稳定型核心师资团队组建、基于素质模型的核心师资团队培养、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核心师资团队激励措施等四个方面向大家做了详细介绍。陈芳教授表示,教师队伍建设中首先要了解三个关键词“核心师资队伍、高素质、稳定型”,这是基于学校的战略定位来确定的;其次要通过团队组建、团队培养、团队激励三大步骤分别实现人岗匹配、素质提升和留住人才。在组建团队之后,要从教学、实践能力、科研等各方面入手,鼓励“一对一、老带新”,通过项目、课程“干中学”培养核心师资团队。最后陈芳教授表示还需要从四个方面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激励措施:一是提高核心团队的薪酬待遇,保证核心团队的稳定性;二是建立社会评价与校内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职业生涯晋升机制;三是加强人文关怀,留住核心人;四是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类平台。
图为陈芳教授作主题报告 摄影:刘磊杰
随后,武昌工学院人事处处长王巧霞、武昌理工学院人事处副处长陈义亭、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刘美云、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人事处副处长李付宝分别就民办高校师资团队建设、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教师培训与开发体系构建、青年教师发展、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举措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介绍和研讨分享。
武汉工商学院人力资源部部长亓小林作了题为《湖北省民办高校师资现状调查及我校应用型师资建设历程》的报告。亓小林部长基于湖北8所民办高校调研的数据,对转型背景下湖北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展开研究,研究得出学校定位不清模糊了教师的发展方向,管理转型不足导致政策制定缺乏引导性,低待遇、高压力和缺机会造成了人才流失,教师的态度和能力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因此,亓部长提供了以下五方面对策建议:一是明确高校战略定位,引导师资战略规划;二是建立新型考评体系,引导教师转型发展;三是创造教师发展空间,引进人才稳定人才;四是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全面推进教师发展;五是强化教师实践能力,适应转型发展需要。
图为亓小林部长做主题报告 摄影:刘磊杰
经验交流结束后,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童静菊发表讲话。童处长表示这是她第三次参加湖北省民办高等学校联盟高校事工作交流会,在最近4年里,她深深感受到民办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职称等很多困扰大家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同时大家在不同时期聚焦的问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上,童处长就“师德”“职称”“人才”三个关键词,与在座的各位老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与探讨。
关于师德问题,她认为:一是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用典型引路。通过“最受欢迎好老师”“寻找荆楚好老师”等活动评选挖掘高校师德典型;二是抓实抓牢师德培训,重视师德第一课。将师德培训作为新教师入职的第一课,在教师节之际开展师德周或师德月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三是通过薪酬激励的方式实现对师德先进的激励;四是加快教师体制机构建设,倡导成立党委领导下的教师工作部。
关于职称问题,童静菊处长表示,2017年是职称改革的元年,在这一年里,高校职称取得了诸多突破。童处长对于民办高校在分类评审、建立评审标准、强化监督监管、双公示双公开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工作表示赞许,并表示支持建立适合于民办高校社会服务与推广类型岗位的评价标准。
关于人才问题,童静菊处长指出,民办高校正面临着人才缺乏、引才难度大、人才流失的三大困难。民办高校要利用好已有的省级人才项目,积极申报设岗学科和人选。对于民办高校如何引才用才,童处长提出了四点看法:一是创新思维,把高素质人才引进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二是加强管理、转变思路,突破高层次人才管理的使用局限;三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一人一策,将人才特点与特长充分发挥到极致,同时优化高层次人才的配比;四是营造人文氛围,加强人文关怀,除了用待遇留人外,更多地用情感留人。
上午会议的最后环节,亓小林部长就成立“高等教育学会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分会”一事发起倡议,号召民办本科高校共同开展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服务。
下午14:00,各高校领导在学校第三会议室围绕民办高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交流采用工作坊的形式,亓小林部长以《思维导图&师资建设》主题,带领大家尝试打破思维的框框,运用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的方式,分组讨论和研究。工作坊的形式活泼,打破了学校的界限、上下级的界限、资深人士和年轻干部的界限,给与会者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各高校领导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围绕主题对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培训、绩效与激励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图为交流会现场 摄影:姜讯
最后,武汉工商学院校长张安富做了总结发言。张校长用“领导重视”“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形式灵活”4个词对一天的会议活动进行了概括,“民办高校有着共同的身份、使命与责任,是命运共同体,不是竞争对手,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张校长说道。
图为张校长总结发言 摄影:姜讯
关于如何做好民办高校人事工作,张校长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5点心得:一是观念转变。将人事转为人才、将人力转为资源、将管理转为开发;二是人才引进。做到按需引进、来源多元、适合好用、量力而行;三是人才培养。做到“导”“训”“助”“保”四字方针,即加强政策导向和职称导向,引导身正为范、立德树人;加大师资培训,鼓励多多访问学者、读博,开展实践锻炼;同时也要在老师研究工作上给予一定的资助,做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为老师租转房、待遇以及社保等提供保障;四是用人技巧。要学会用人之长、补人之短、容人之过和留人之心;五是稳定队伍。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文化留人。